2月27日,由中國標準出版社主辦的中國先進質量管理經驗交流研討會暨“21世紀中國質量管理最佳實踐”系列叢書新書首發式在京舉行,第三屆中國質量獎獲得者中鐵大橋局的書面展示成果《天塹變通途——中鐵大橋局“四位一體”質量管理模式》,與濰柴動力、中興通訊、珠海格力等12家單位的成果一起發行。
中國質量獎是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,于2012年經中央批準設立,至今開展四屆,僅頒獎33項,獲獎難度極大。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中國質量獎旨在推廣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、模式和方法,促進質量管理創新,傳播先進質量理念,激勵引導全社會不斷提升質量,推動建設質量強國。
時間回撥至2018年11月2日,喜訊從北京傳來,湖北終于打破中國質量最高獎“零記錄”。在第三屆中國質量獎評選中,中鐵大橋局從608個組織(單位)的競爭中脫穎而出,名列工程建設業組第一名。2021年,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部署籌劃下,中國質量獎成果開始以圖書出版的形式向全社會公開。
《天塹變通途——中鐵大橋局“四位一體”質量管理模式》聚焦中鐵大橋局70年來質量管理的先進理念和卓越實踐,從黨的十八大前企業質量管理歷史發展,黨的十八大后質量管理創新突破的探索,“四位一體”(橋梁科學研究、工程設計、裝備研發、工程建造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)質量管理模式體系、內涵和實踐,以及企業特色質量文化四個方面,深度剖析了“建橋國家隊”“精雕細琢、百年品質”得以實現的內在本質,為廣大工程建設企業提供了參考性、借鑒性。
中鐵大橋局以“四位一體”質量管理模式為基礎,以橋梁核心技術為支撐,提升了對工程項目從體系建設、源頭設計,到過程控制、竣工驗收、工程創優,再到工程保修、工程回訪、健康監測、診斷加固,共計九個細分環節的質量管控水平,推動企業質量管理邁上了新的臺階。
中鐵大橋局按照大質量觀、系統質量觀的思路,建立了“保障全壽命周期質量”這一新的質量觀,提出了“建成不等于建好”“今天的質量大于昨天的質量”“今天的質量應對明天的質量負責”“主體工程與附屬工程同等重要”“內實外美才是客戶所需”等一系列質量要求,推動實現更優的質量、不斷進步的質量、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質量,企業的實踐也得到了社會的肯定。
《天塹變通途——中鐵大橋局“四位一體”質量管理模式》的出版,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“三個轉變”重要指示精神,推動質量強國、質量強企的新起點。中鐵大橋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《質量強國建設綱要》部署,發揚“堅守質量、傳承創新”的優良傳統,踐行質量終身負責制的承諾,不斷創新管理模式、創新橋梁科技,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、引領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動提供更為豐富的質量供給,創造更多的質量紅利。
“21世紀中國質量管理最佳實踐”系列叢書
“21世紀中國質量管理最佳實踐”系列叢書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發行,該叢書貫徹落實《質量強國建設綱要》,采取“1+X”編撰出版模式,即由我國13個行業33家中國質量獎及提名獎獲獎企業共同編撰1本精選各獲獎企業質量管理優秀實踐案例的《中國質量管理最佳實踐集萃》,由12家優秀企業各自編撰1本介紹本企業先進質量管理理念、方法、經驗和最佳實踐的專著。
中國標準出版社社長王海東表示,中國標準出版社將做中國先進質量管理經驗的宣傳者,以“21世紀中國質量管理最佳實踐”系列叢書的發布為契機,向廣大中小企業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、傳播先進質量管理理念,使這套叢書成為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成果、推動質量管理變革創新、弘揚中國優秀質量文化的重要載體,成為中國廣大企業和組織提升質量、打造品牌、增強競爭力的有益借鑒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